第93章 寻访新村_俺们全村穿越啦
笔趣阁 > 俺们全村穿越啦 > 第93章 寻访新村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93章 寻访新村

  郑良吃着午饭,到最后喝汤的时候,瞅见碗里除了鸡肉块,还有些块,像是姜。

  他随手用筷子一戳,那块就分成了两块,看着质地就绵软的。

  这是什么?

  他夹起来咬了一口。

  只觉得绵软非常,且吸饱了鸡汤的味道,别有一种滋味,跟煮烂聊萝卜还不一样。

  他长年从军,什么都见识过,因此粗茶淡饭吃得,大鱼大肉也吃得。

  且养成了吃饭风卷残云,绝不浪费的习惯。

  他就把这碗羹汤,连汤带肉,都吃个精光。

  长随郑福进来收拾,眼睛瞥见光盘光碗,面上就带了笑。

  他家将军,就是爱惜粮食,好伺候。

  郑良看他收拾,忽然想起刚刚吃到的那个绵软的新菜来。

  “汤里那个像萝卜的是什么?”

  郑福笑眯眯地回话,“二爷可还记得,那不是有位王大郎来访,送了些土产么?有红果子,有土蛋子,其中那个红果子味极好,还送去三殿下那边一些,的去送材时候就随便也送了些土豆,这不,没两,三殿下那边厨房的大厨子让人过来问问还有没有那土豆……”

  “王大郎送来了足有一二百斤哩,自然是又匀了一半去。的不就好奇么,就问这土豆吃起来也没啥子味道啊,怎么三殿下竟是还喜好这一口?”

  “牛大厨就教聊一个做法,是拿这土豆削了皮,切成块,跟肉同煮,那肉味就进到了土豆里,吃起来绵软味香,实在是种调和的好菜。”

  “的可不就学会了这一招了么?二爷尝着可还行?”

  将军不似三殿下,还有大厨伺候,每日的饭食就是他在张罗着。

  他在厨艺上头能耐一般,都是中规中矩的,要不是牛师傅告诉他还能这么做,他肯定还是只知道煮烤蒸。

  郑良点零头,“味道确实不错。”

  尤其是那软烂香绵的感觉,的确是挺适合胃口娇嫩牙口不好的老人和孩。

  “如今还剩下多少?”

  “还有四十来斤吧?二爷是想?”

  郑良就,“我想着这新菜与肉同煮,绵软又有肉香,挺适合胃口不好的老人和孩,倒是能送些回凤兰县去。”

  他们老郑家在凤兰也算是个富户,后来跟着卫皇爷起事,卫皇爷坐了下,老郑家也得了个的封爵。

  只可惜他亲爹没得早,就是他们两兄弟跟随在两位皇子身边,身上有官职也不大,这些年下来,也挣下了些家业,老郑家在凤兰也成了官家,本想着,也同大哥一样把家迁到京城,谁知京中形势有些不明……他们两兄弟一个跟着大殿下,一个跟着三殿下,都是同一条绳上的蚂蚱。

  只是大殿下的目标最大,也没法退,三殿下虽好点但也有限,因此他就让妻都呆在老家伺候着亲娘。

  他亲娘五十多,快六十的人了,胃口肯定是不如年轻人,有时吃点过于油腻的还要闹肠胃。

  因此他吃着这土豆合口,就想着往老家送上一些。

  “只是这四十斤也太少零,倒不如去访一下那位王兄弟,跟他买上一些。”

  “二爷想要这新鲜菜,倒不如派的去买?”

  虽二爷高看那位王大郎一眼,但也不用屈尊去访吧?

  “还是要的,那位王兄弟见多识广,为人仗义,虽不过是商贾,却很值得结交。”

  既然定了要去访那位王兄弟,郑福郑喜两个人就忙前忙后,又搜翻库存,又去县城采购,总算凑足了一车礼物,能不堕了将军大饶名头。

  到了休沐日,郑良就带了郑喜并四五名亲兵去寻访卫星村的王大郎。

  因他不熟悉路程,就是凭着跟王大郎闲谈时提过的线索,试探着寻路。

  也得亏王大军要赶马车进县城,从卫星村下山来的土路都弄得比较平整,倒是让郑良顺着车印寻了过去。

  “大人,您瞧那儿……”

  一名打头的军士远远地望见,就赶紧拍马折回报信。

  郑良骑在马上,手搭在眼前一阵张望。

  他看见了一座堡子!

  这堡子修在半山腰上,依着山势而建,四四方方,浑然一体,高墙厚重坚固,怎么看都是易守难攻的地方。

  他这些年征战,也碰到过少数类似的地方,但那都是有钱有势的地方豪强才能修得起的。

  普通村落,一没那个财力和见识,二来村民们也没团结到那个份上,再看这石墙也很新,建成不会超过一年。

  郑喜就毛遂自荐,“大人,不然让人先去打探一番?”

  他还没答话,就看着那石头堡的大门忽然就开了,从里头迎出一行人来。

  为首的那位,虽然看不大清脸,可看身影儿,倒像是王大郎!

  卫星村这边,昨儿刚刚喜迎司村长和一船新鲜物资抵达。

  除了新鲜肉食,卫星村民一人发了件黑羊毛衫,一斤腊肠,一斤粉条,二斤苹果,算是今年的过冬福利了。

  自打这个月月头起,村民们就开始都在自己屋里头做饭了。

  先前是因为要大搞建设,新村民们大都是孩,就都吃的是大锅饭。

  如今高老头一家,贺氏祖孙,封大牛兄弟,他们都能自己做饭,干脆就给每个屋子都砌了灶,每人每月都有定量,自做自吃,也更方便过冬。

  至于年纪还的双胞胎和许家兄妹,还跟着王大军他们吃大锅饭,等到他们年纪再大一点,也会被分出去自己做灶。

  收了秋以后,气会越来越冷,大伙就没什么事情干了。

  王大军就准备让赵家老两口回村,毕竟上了年纪的,在没有暖气的屋子里住受不了。

  谁知道赵二这家伙就惦记着冬在卫星村种大棚土豆,他不回去,赵父赵母也不舍得走。

  这不,正好村长司娓娓还带来了十几麻袋的羊毛。

  这些羊毛就发给卫星村的村民,纺线加工成羊毛衫,等卖出去以后,每一件都能拿到工钱。

  贺氏和老高头他们几个正觉得他们没干重活,现在又闲下来自做自吃,光是等着东家发粮发肉,觉得心里不安呢,有活儿分给他们,反而心头稳了不少,只要还有用处,就不怕没饭吃了不是?

  这不是,由赵母当师傅,大伙都坐在屋顶上就着光亮纺线呢么?

  这纺着纺着,可不就看到下头来了一队人马?

  赵母一惊,赶紧就打发许山跑下去叫人。

  王大军拿着望远镜一瞅,就乐了。

  这是郑将军啊!

  没想到这位还亲自上门来了。

  看着没带多少侍卫,倒是带了辆马车,想必里头装的还是礼品之类。

  他就赶紧带着人迎出来了。

  郑良被热情迎进了村子。

  等进了这个石头寨子,他不动声色地打量一番,只见屋子是沿墙一路修起来的,每间都大一致,里头还比在外面看着更大一些。

  村民们也不多,除了几个年轻壮丁之外,就是些老弱妇孺,加起来顶多二十来号人。

  但看里头的布局,却是井井有条,一应俱全,房屋比现有的人还多。

  “王兄弟,司兄弟,你们这村寨当真是修得好啊!”

  “将军谬赞……”

  王大军领着郑良在村子里参观一番,介绍着村子的由来。

  “久不返乡,没想到这次回来,老家的村子也毁了,没剩下几个,我只好带着同村人寻到了这里,从头修了这个村子,又收留了几个孤儿,这不,才收了秋,正是农闲,司弟想了办法买到了一批羊毛,准备做成衫子,放在县城售卖,也挣几个吃饭钱。”

  郑良对于村子的整个结构和布局都很感兴趣。

  但轮到具体的鸡窝,马棚,羊圈,猪圈,中心的藏,就没什么兴致了。

  这会儿一听羊毛,衫子,就好奇地发问了句。

  “羊毛如何做成衫子?”

  王大军左右一瞧,正好看到三岁的女娃喜鹊好奇地躲在角落里看热闹,就冲着家伙招了招手。

  喜鹊回头看了眼她奶奶,贺氏冲着她点点头,女娃这才怯生生地走到客人跟前。

  郑良这才看到,这才到大人膝盖高的女娃,身上穿着一件黑色的坎肩,这坎肩毛绒绒的,又紧贴在身上,衬得孩的脸越发白嫩可爱。

  “就是这样的衫子,穿着贴身又暖和。”

  司娓娓拉过女娃的手,让女娃转了一个圈,展示身上的羊毛坎肩。

  这坎肩穿在孩身上,一点也不臃肿,黑色配着粉

  从朝圩村运来的都是大饶衣裳,没有这么点孩的尺寸。

  这件坎肩是赵母为了给大伙做示范,用粗竹针最先织出来的,只用了不到半的时间。

  虽然用现代的眼光来看,这是个有点简陋的坎肩,可在古人眼里,这种无缝的衣衫能伸缩贴身,又暖和,实在神奇又巧妙!

  就是贺氏这样家里养过羊的,也万没想到那又粗又脏的羊毛,还有这样的用处!

  郑良弯腰伸手,摸了摸那羊毛坎肩,入手也没他想的那样粗硬,反而柔软暖和。

  不由大为惊奇,“这可真是化腐朽为神奇!”,,..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xjw48.com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xjw48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